亿兆体育-老林家的历史故事(七)《滦湖大学》
你的位置:亿兆体育 > 关于亿兆体育 > 老林家的历史故事(七)《滦湖大学》
老林家的历史故事(七)《滦湖大学》
发布日期:2024-08-23 02:54    点击次数:157
       学校应该是知识的殿堂,智慧的摇篮,创新的万宝库,梦想的起航点。让每一个投奔这里的青年学子都能茁壮成长,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滦湖大学”    滦湖位于永城东北部,原名滦家湖,因曾经有湖而得名。1975年4月,滦湖被增划为人民公社,后改为滦湖乡。1975年4月,中共商丘地委决定撤销商丘师范学校,在永城县滦湖公社境内购买土地1300亩,筹建“商丘师范学院”。当地社员称她是“滦湖大学”。      (1) 购地建院为创建商丘师范学院,1975年4月,我以学院革委会副主任身份去了滦湖。同去的还有: 数学老师陈锦宽,物理老师李宗义,农学老师詹振贤,还有地区教育局的办公室主任马同贤。之前我对滦湖的历史、现状、人文、地理,总之一切,通通不知道。车子慢腾腾地在路上走着,我脑子里却急速转动着: 滦湖一定有一湾碧波荡漾的湖水,湖对面再有一座山……山脚下,湖水旁,矗立着一座新型的高等学校——商丘师范学院。“咯噔”一声响,把我从迷想中拉了回来。“到了,滦湖!”下车后,迎接我们的是一位高个、粗壮、满脸堆笑的中年人,他就是永城县第二高中,也就是薛湖二中的校长翟正直。他同每个人握手后便带我们进了二中废弃农场的一间屋休息。下午,他领我们几个到预计征地的地方看看。东边一条河叫王引河,另一条朝着西北方向的河沟,人们都叫它郭沟。郭沟水流入王引河处建有一座水闸。我们站在郭沟水闸上,翟校长手指东北说道: “那边不远处就是芒山。”又转手指向西边说:“这一大片就是地委定的建师院的地方。”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面前移动着画了个圈。在这个时候,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那滦湖的湖呢?”翟校长听后,哈哈大笑: “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啦,谁也没见过湖。”第二天,翟校长便把周围几个大队的队长会计等人请来农场办公室,商讨购买土地事宜。商讨很顺利,几位队长表态:“坚决支持办学。地要多少给多少,要哪里给哪里。”就这样,在以后的几天里经过丈量、计算、画界,最后确定是: 1374亩。以每亩50元的价格,我同各大队签订了购买土地合同。

图片

半个月后,师院几位领导干部和被学院聘请的农民代表一起,现场研究建师院的具体方案。

图片

     (2)麦收后抗旱种豆

5月下旬,农民把成熟了的麦子收割之后,将师院购买的土地交了过来。那末这些地种什么呢?抗旱种豆子。

1975年6月4日,为尽快抢时种好豆子,从原商丘师范学校抽派第一批教师、干部、职工40人,到滦湖师院,开始建院工作。其中一位数学教师马雨民,还写了一首诗,表达激奋心情:

    怀志离商赴新程,

    杨柳着意夹道迎。

    东风拂尘行装卸,

    环顾四野乐无穷。

    芒山葱葱多俊秀,

    王引滚滚急奔腾。

    满怀豪惰建师院,

    共大花放滦湖红。

政文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也是我高中的恩师李正华先生,后来,也兴奋地赋诗一首: 

        殚精竭智献忠诚

              政文系教师李正华

        八月离商赴永城,

        青青杨柳夹道迎。

        明窗展映丰收画,

        飞车频传笑语声。

        芒砀山下建新校,

        王引河边育群英。

        主席路线作指引,

        殚精竭智献忠诚。(注)

注:忠诚,指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第一批40人,加上先来的六人,临时安排在农场居住(这里所说的农场,是薛湖二中原农场的废址,仅剩十来间旧房,在师院院部东南边。二中翟正直校长领我们在那里,算作临时办公地点。)好在都是男同志。并支起锅灶,开火做饭。

每天上下午出工,抗早种豆。天气渐热,我们这些人光着脊背,穿裤衩,赤大脚,干起来热火朝天,真是不要命。过路人看到还以为是哪来的劳改犯到这里改造呢。

在农民的帮助下,经过十多天的战斗,种下了三百多亩黄豆。

种过豆子,稍作休整,就开始了自建房。先从政文系的位置建起。那时建房可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什么砖瓦石墙水泥地。大家先用木桩栽搭成房子形状,用秫秸秆织成的薄搭盖成房顶,再用这样的秫秸秆薄把周围圈起来,适当位置留门。这就成了我们居住的房子了,等以后大批教师过来好居住。

        (3)半工半读‌

商丘师范学院办学的原则是社来社去,半工半读。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由生产队根据知识青年的政治觉悟、劳动能力、文化知识水平以及身体健康状况,评议推荐,经师院招生审核后,共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406人。定于10月份报名入学。为迎接新生顺利入学,并即时开展各项工作,经协同地区教育局领导商议,决定如下:    ①确定院系领导人院委会: 主任: 王玉海,       副主任: 林保罗、冯绍贤党委会: 书记: 崔芳岳          副书记: 王玉海           委员: 林保罗 冯绍贤七个系都确定了负责人。         政文系: 许登文         数学系: 马敬海         理化系: 纵精哲         外语系: 王瑞雨         农业系: 詹振贤         艺术系: 曹天舒         体育系: 张云业

图片

    ②关于师资建设: ❶ 由原商丘师范学校抽来一部分;❷ 从外单位调进来一部分; ❸经过两年培养,可在第一届毕业生中选择一些优秀的留校工作。

    ③新生入校后可按系所在位置附近村庄农民家分散居住。各系在规定的居住点建火房砌灶做饭。

图片

半工半读, 师生一起动手盖房。

第一届工农兵学员406人,他/她们背着行李背包,手提学习生活用品,于1975年10月来到滦湖《商丘师范学院》。

图片

        “到了,滦湖!”

406名学员分编为7个系,各系按照分配住地动手盖房。

图片

同时在盖房间隙或阴雨天讲授文化科学知识。

图片

  (学院芦席大门上的字“商丘师范学院”,两边门柱上的楹联“举抗大旗坚定不移 走共大路只争朝夕”,由外语教师王庆祥直接手书。)

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一砖一石硬是把房屋给盖起来啦。这正如他们的诗画配描写的那样,是他们的新起点。↓

图片

      “用双手建设新型师院”↓

图片

不违农时,他/她们种地、施肥、收割、打场,样样能干。

看!“手捧银盆撒雪忙”,这是多么温馨,又是多么浪漫!

图片

老师们也不失时机在大田里给学员们讲解农学知识。

图片

第二年,几百亩麦子成熟啦。学院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为了尽快收割麦子并归仓,临时抽调李金玉、陈锦宽、李宗义三位教师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汽车司机组成机割小组。由我负责组织收割。

【说明】当组织上决定由我负责机割小组时,我立马接受了。因为我业余喜欢玩机械玩艺儿,象手扶拖拉机、130小型卡车、北京吉普,我都摸过,司机老南还给我办了学习驾驶证。现在有了联合收割机这么个大家伙,我也想见识见识。不光这些,还有更具挑战性的业余爱好呢,照相。学校的一台120相机我总是带在身上,建院过程中的许多照片都是我拍的。由此还学会了冲洗胶卷,感光印相,放大照片。这些技能在后来制作自动幻灯片时派上了用场,幻灯片一套130张,还得了商丘地区电教教具比赛一等奖。

机割小组每天上午10时开始收割,直到晚上10时结束,麦粒随时装车运入仓库。人累了睏了,就在麦秸上睡一会。

图片

我们几个也在司机师傅指导下,分别上机试驾驶。通过这一过程,基本学会了驾驶联合收割机的初级技术。

图片

    陈老师在学驾驶联合收割机

建校同时,学员们还不忘文学创作和文艺宣传。外语系学员张建防创作了长篇对口词《到了,滦湖!》,160多句。

图片

  节选自《滦湖战歌 试刊2期》↑

她还和另一位学员殷小宪一起表演。

图片

数学系集体创作了诗歌《麦收动员会上》,农业系学员李联社的诗《丰收汗水》,政文系学员高俊亮创作了儿童文学《兄妹俩》,艺术系集体创作的(滦湖战歌<组歌>选曲)《老支书送我上大学》。

图片

艺术系学员同政文系学员合作创作了诗画配系列作品。

图片

组建文艺宣传队到各系建院工地、周围农村去做宣传演出。

图片

    师生一起,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教育。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对各系干部作出了安排。

政文系 支书、主任: 许登文

        副主任: 李彩云、李明若

数学系 主任: 马敬海

        副主任: 马雨民

理化系 支书、主任: 谢子君

        副主任: 纵精哲、冯茂仁

体育系 支书、主任: 张云业

艺术系 支书、主任: 郭禄盛

外语系 支书、主任: 王瑞雨

农业系 主任: 詹振贤

办公室主任: 田德修

教育科科长: 张岚

       副科长: 录友亮

生产科科长: 李金玉

总务科科长: 翟正直

       副科长: 陈锦宽

   (4)两次被上了大报

商丘师院的干部、教师、工农兵学员,经过一冬一春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一片旷野土地上,盖起了房屋,收了豆子,割了麦子。同时半工半读也学习了文化知识。

这个滦湖大学渐渐被周围农民接受,被兄弟学校赞扬,被领导重视,也被媒体捕捉到了。

4月时,河南日报社派出记者来院采访,回郑后不久,便在河南日报上登载了长篇调查报告。

图片

    后排右起站立女士为河南日报      社记者

接下来,光明日报社也派来三名记者,对学院的全面情况进行详细采访。

图片

照片中,前排左起第1人、第3人是新闻采访记者,前排右起第1人是摄影记者。

记者们首先听取了院领导、教师代表的详细介绍,然后又分别深入到教师、学员中深入采访,拍.摄照片。

图片

经过几天的采访,取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回报社不久就见报了长篇通讯。

师院的影响从此越来越大。不断有学校集体或个人来院参观交流。由此,地区领导决定召开现场会,对学院的发展成果进行总结宣传。

于是决定召开一场高规格的现场会。

1976年暑期,为迎接现场会的召开,师院做了各项准备工作: 生产科组织人员搭建会场主席台,总务科负责参会人员的午饭以及茶水供应,办公室负责编写院领导的发言稿。

办公室抽调张岫峰(原商丘高中副校长)负责编写领导的发言初稿,经过院领导集体研究修改后,作为正式发言稿。这个大会发言本应该是书记或者院委会主任的,然而他们却一致推举我代表院委会发言。说是发言,其实就是由我用口语方式念集体讨论通过的发言稿而已。

现场会人很多,地区教育局领导全部到会,省教育厅王厅长也来到了会场,并作了报告讲话。还有来宾代表发言祝贺。这次现场会确实开成了一次高规格的现场会。下午是现场参观,分别到各系点参观走访。

    (5)他们毕业了

1977年3月,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在毕业前安排了一次实习。实习回校后进行了总结。

6月底,各系推荐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作为留校后备名单提供给院委会审核确定。

7月初,院委会审核确定了留校人选,具体多少人,记不清楚了。印象中有如下一些: 高俊亮、林效廷、聂长春、魏丰年、吴孝廉、刘恩志、蒋笃运、李富强、李英才、魏翠玲、胡保亭、张建防、贾运兴、刘雪建、王庆华,等。除院部安排的,其余的各系归各系安排。院部留校学生的分工是,会计: 李富强、魏丰年、胡保亭,机务: 李英才、刘恩志,办公室: 张建防。

7月16日晚,党委扩大会议研究了第二届招生意见。拟招200人。中文40,英语40,数学50,物理35,化学35。农业、体育、艺术暂不招生。重点是抓好第一届学员的毕业工作。

1977年7月下旬,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毕业离校。

    (6)一校分三家

事情到了1978年5月,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商丘地委决定停办滦湖的商丘师范学院。将大部分教职员工及在校学员,搬回原商丘师范学校旧址办学。后来就成了商丘师专,商丘师范学院。

同时留在滦湖的教职员工,就在原商丘师范学院校址建立了河南省永城师范,属商丘地区直接领导。 原商丘师范学院的桌凳、床铺、仪器、图书、工农业器具、土地及其上的一切附属物等全部留给了永城师范。

按我原本属性,应该隨同搬回商丘。但由于某些原因,我选择了留在滦湖永城师范。

到了1989年8月,地区教育局根据形势需要,在夏邑县城又建一所师范学校。把永城师范的部分干部、教职员工,分到夏邑师范学校。于是,我连同家属、子女又到了夏邑。

图片

这时,“商丘师范学院”即“滦湖大学”已完成了一校分三家。

             写于2024.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