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4-07-11 19:17 点击次数:74
下面来欣赏温庭筠的另一首《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插图:何嘉悦
李白的《玉阶怨》写道:“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玲珑望秋月”,是晶莹、透明、寒冷、皎洁之中的一份心灵的仰望和追寻。李商隐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在“只有空床敌素秋”的环境之中,我今天所有的是一张空床,包围我的是寒冷的秋天。我要孤单对抗寒冷的秋天,所以这一个“敌”字何等有力量!李太白是写在“玉阶生白露”“却下水精帘”的寒冷环境包围之中,心灵感情的追逐和向往;李义山是写在“只有空床敌素秋”的寒冷孤独包围中,心灵感情的追求和向往;温庭筠虽然没有说得那么清楚,但是“水精帘里颇黎枕”让人感觉到所处的环境是多么寒冷,可是同时也看到这是何等皎洁光明。“水精帘里颇黎枕”,“水精帘”里是玻璃的枕头。
这首《菩萨蛮》很妙的地方是上下两句形成反衬和对比效果。“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在对比之中,更可以看到它的美。前面的“水精帘”“颇黎枕”是何等寒冷,第二句所用的字是“暖香”,“暖”是何等的温馨,“香”是何等的旖旎芬芳,“惹”是何等的纤柔。在寒冷的背景环境之中,心灵所有的旖旎芬芳,那种温馨、纤柔、缠绵的感情,是“暖香惹梦”,而“梦”是一种追寻和怀想的象征。
对完美、至好的追寻和向往
对完美、至好永远不断地追寻和向往,是中国诗词里最能感动人的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什么叫做“风人”?《诗经》的作法和体例即“六义”,“赋、比、兴、风、雅、颂”。最基本的“风”是一种动力,中国文学批评经常说“风”字:风神、风骨、风力、风韵。“风”可以和很多不同的品质、因素结合。可不管和什么样的质素结合,“风”字本身总是带有一种感发的力量,所以常说“意兴风发”,像风之吹动一样的感发的力量。而作诗最基本的因素和动力,就是内心的感发。内心丝毫感发都没有,对着多少本诗韵也写不出诗来。王国维说《蒹葭》这篇最有“风人”的意志,就是最有感发的力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芦苇,当秋天芦苇开花,天上的白露凝结成寒霜的时候,在这样凄清萧条、一片白茫茫的水边的芦苇花之中,引起怀思和向往。“所谓伊人”,我所怀念的那个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是不用名字就可以知道是谁的。“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说,我何尝不会吟诗,可惜没有一个听诗的人在这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所怀念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表现的是一种怀思、向往和追寻的感情。
所以从“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可以想象诗人所追求的缠绵旖旎的感情和向往美好的心灵志意。“锦”是最美好的一种材料,这“锦”上还有鸳鸯的花样,更是珍贵美好。很多诗词都非常喜欢用精美的名物,不要认为它写的是外表,那些精美名物都是象征心灵精神中的一种追寻,所以司马迁才赞美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因为他的心意是那样美好,他所说的名物才是这样美好。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又是温庭筠的另外一个特色。前面两句“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水晶和玻璃的坚硬和寒冷,与“鸳鸯锦”的“暖香”是反衬、对比。从帘子,到枕头,到睡眠,到做梦,到床上所铺陈的“鸳鸯锦”被褥,是一整段叙述,性质上有对比,意义上是连贯的,帘内的情景就是这样。从反衬和对比忽然跳出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一种跳接。有时写诗词的人会“空中转身”,不把他那条连贯的线索非常仔细地告诉你。那“水精帘”“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与“江上”的“柳如烟”有什么关系?可以说“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是帘内的情景,“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是江上的风光。当然也可以说,温庭筠的特色就是不给一个理性的说明,让读者有多种可能的联想。
春风轻拂下,垂柳吐新绿,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白马河湿地公园,一只小鸟在柳树枝上停留。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诗词有多义的性质。造成多义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文法上叙述得不够清楚明白,有时是因为形象给人丰富的联想。可最基本的是要承认诗词可以而且可能有多义,不必非要给它一个很死板狭隘的解说。所以这两句有几种可能,一是帘内的情景如斯,江上的风光如彼;也可以这样解释,“暖香惹梦鸳鸯锦”是这个女子在做梦,江上的风光正是女子的梦境。但是,我以为不可虚拟,正是从帘内到江上的跳接,使得这首词的意义丰富起来。
表现的秾丽
“江上柳如烟”除了江上风光如彼以外,“柳”是整首词感情的寓意。“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在中国的诗词传统中,“年年柳色”所唤起的人的联想,一个是时光的流逝,一个是离别的怀思。每一年的柳树都会变绿,这是时光的流逝。古人在离别时常常折柳赠别,因为“柳”和“留”的声音相似,柳条的绵软所代表的感情和时光流逝的离别的怀思,都在那简简单单的“年年柳色”之中。温庭筠的“江上柳如烟”说得更美、更温柔、更缠绵一点。杨柳如烟,“烟”是迷蒙的,远看就像一片碧绿的烟霭一样柔软地摇动。
要了解中国的诗词,一定要知道在中国人的心灵和感情的传统中,说话的时候可能引发什么样的感动。又到了杨柳绿的时候,又听到天上的雁叫。鸿雁飞来的时候,曾经带来我所怀念的人的书信。《忆秦娥》所写的是白天最后的时光,是残照的时光。温庭筠这首词所写的是一轮残月在天。作为一位诗人,对于外界应该常常保持非常敏锐的心灵,应该了解别人的感情,对万物的感情都能够感动,要有这样的共情才配做一个真正的、伟大的诗人。如果留意过大自然景物的变换,就会发现,十五以前的新月,月牙多么新鲜、整齐;十五以后的残月,半边的阴影残破模糊。东边刚升上来的月亮和西天破晓前快要沉没的灰白的月亮不同,新升的新月和已经残破的缺月不同。看到西天的残月时那种悲哀的感情、离别的怀思、寂寞孤单的怀念,才更加深切、更加悲伤。“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只是写了外表的情景,时光的流逝、离别的怀思只是这种名物引起的联想和感觉。
游客在花红柳绿的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孟德龙 摄)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写得细腻。“藕丝”是丝织品里质地最纤细的一种。“秋色”是藕丝所染的颜色。秋光满目的季节,草木的摇落变黄,是秋色的主调。《红楼梦》里常常描写衣服的材料,有一种颜色叫秋香色。秋香色是黄绿之间的一种颜色,是很温柔的、很温和的颜色。“藕丝”到底是藕丝衫还是藕丝裙?这不重要,你已经知道它的质地、颜色,直接地感受到藕丝的柔软,秋色的温和、纤细、缠绵。温庭筠要表现纤细的感情,不只是藕丝的质地、秋色的颜色,还有“藕丝秋色浅”的声音,结合成一种纤细、温柔的感觉。
“人胜参差剪”,什么是“人胜”?在中国古代,正月初七叫做“人日”。“人日”正是怀人的季节,所以“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里带有离别怀思的感情,不是随随便便加上的联想,是整首词的词意让我们可以有这种联想,因为后面的“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给了我们这种暗示。“胜”是幡胜,幡是飘来飘去像旗子的一类东西。中国古代风俗中,在正月初七“人日”或二月立春之时,闺中的女子剪彩为幡,把五彩的美丽的材料剪裁成幡的样子,可以把它插戴在头上或身上。
引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来证明,他曾写过一首有关立春的词,其中“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写得非常生动、真切。尽管柳树的枝条还没有很长,芳草的颜色还没有很绿,但我知道从立春的那一天起,春天就回来了。女孩子亭亭玉立在微风之中,头上的幡随之袅动,还要按幡的颜色和形状来比美,谁剪得最好,就是“幡胜”。如果说第一句“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是夜晚,或是昨夜睡眠之中的场景,现在已经是起床了,穿上了“藕丝秋色浅”,而且戴上了“人胜参差剪”,“参差”是剪得曲折多变化的样子,美丽的春幡图样曲折多变化。
隋朝诗人薛道衡写过两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是来了,雁回来了,人没有归来,落在雁的后面了。我所怀念的人没有回来,万紫千红的花没有开,我心里怀念的感情的花先开了。如果把“人胜”和“雁飞”结合起来想,就是从“雁飞残月天”,到“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这两句非常妙。温飞卿真是无理之理,这个句子简直没有文法。大家都只知道求好,其实有时偶然有一点点无理之处,甚至不通之处,反而会造成一点特殊的效果。“双鬓”是两边的鬓发被隔住了,被什么隔住了?被“香”的气味,“红”的颜色。有香又有红的是什么?是花。他不告诉你是花,只写“香红”。花、衫、裙、被、褥,是理性的概念,他现在说的是直觉。“鸳鸯”是花样,“锦”是材料,“香”是气味,“红”是颜色。乌黑鬓发中间红色的鲜花,才显得形象鲜明。
4月14日,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游园赏花。新华社发(李卫超 摄)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本身对于美好的一份深远、不停止的追求。从衣服、幡胜、美丽的鬓发、鬓发上所插戴的美丽的花,一步步写下来。这还不够,在《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中,温飞卿说了一句更妙的话,“玉钗头上风”。风是一种活动的力量,所以这个女孩子不只是穿衣戴花,还是在行动之中的活的女子。当她行走的时候,微风从她头上吹过。在“人胜”和“香红”的美丽之外,还有她在行动中那种活泼的风度和意志。
“玉钗头上风”所暗示的正是袅袅的姿态。再引几句辛弃疾的词来作注解和说明,“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另外,韦庄的词里有这样两句:“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在清晨破晓的时候,女孩子妆成了,正是寒食,春天最美好的季节,一团团柳絮斜斜地飞舞。“间”是掺杂在中间,在女孩子头上所戴的花钿中间。她不只是清晓妆成,她行动了,从闺房走到园中,而且有“柳球斜袅”在她头上花钿的旁边。这是非常美的一首词,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通。
前两首《菩萨蛮》所体现的风格特色有这样几点:一个是只标举名物;一个是采取客观的描述,常常举出很多意象,而且意象没有明白的、理性上的连贯。这是温飞卿风格上的特殊表现,这种标举名物,完全客观,不表达感情,意象之间没有连贯,是他的特色。司马迁赞美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心志是“洁”,所以他所称的物是“芳”,是美好的物。温庭筠的特色是表现的秾丽,他选的形象是非常美的形象,本身包含了一种风格和境界。还有一个特色是表现的含蓄,使得他词中有余味,不是一览无余,说到悲哀就写得痛哭流涕,那反而让人没有回想的余味。
词中的境界
再来看温庭筠的另一首《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美好的形象使他的词有一种很美好的境界,叙述时口吻的含蓄增加了词的品格和境界。形象秾丽、叙述口吻含蓄,在秾丽和含蓄之中词的境界提高了。这两句写得非常美,尽管形象可能不连贯,可能不通,“玉楼明月长相忆”忽然间跳到“柳丝袅娜春无力”。这种跳接、不明白的叙述,有一种含蓄的境界。温飞卿的词之所以被很多人批评,是因为他们不能体会这种境界。
“玉楼明月长相忆”,白玉的楼头和明月的对比,是在玉楼明月的光明、皎洁、寒冷之中永远不断的相思忆念。第二句“柳丝袅娜春无力”,“袅娜”是柳丝舞动的样子,“春无力”是说很温和的春风,使柳丝摆动的姿态非常纤柔。这两句表面上看是不连贯的,也没有表现他主观的感情和思想。可就是这两个形象:“玉楼明月长相忆”写皎洁、光明之中追寻向往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是纤柔的;“柳丝袅娜春无力”,表面上写的是柳丝舞动的纤柔姿态,和上一句相接是写长相忆袅娜纤柔的感情的姿态。温庭筠词最大的特色,就是他形象的秾丽、口吻的含蓄,给人增加了很多联想,虽然是用于歌唱的艳词,却有一种非常好的境界。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明月城拍摄的月亮。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
什么是没有境界的艳词?五代时候有这样的词:“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这首词也并不坏,可是里面所含蕴的境界没有温飞卿的那么丰富。写的是青年男女游春,傍晚黄昏时,我追随一辆香车进入“凤城”,“凤城”是首都。“揭”是掀起来,一阵春风吹过来斜斜地,把女孩子车上垂的绣帘轻轻掀起来,女孩回眸一笑,男孩就装着半醉的样子,追着女孩的车走。“依稀”是仿佛,我仿佛听见这个女孩子在说“太狂生”。这是一种也可以说是很新鲜、很生动的年轻男女间的感情,可是他写这一段情事就只是这一段情事。
可是温飞卿不是,他用秾丽的意象给人一种品格和感情上的境界,表面上写闺房儿女的相思怀念,可是他提高到一个境界,不再被感情所局限,提高到人的真正的感情的品格上,这是温飞卿的成就之一。温飞卿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风格特殊,但他也有比较一般的作品。这类词同样是写男女的感情,但写得比较明白、通顺,是直接的主观叙述。《南歌子》二首就是主观而且比较明白的:
南歌子·其一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其二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这是叙述非常浅显、明白的两首小词。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故艳词可作”,诗人、词人不是不能写男女感情的香艳歌词,但“唯万不可作儇薄语”。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有:“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他偶然作了一篇赋,用“凌云”比喻仕宦,偶然追求过仕宦的腾达,想要得到高位;偶然间又厌倦了这种高飞,不再追求仕宦,所以就偶然作了另一篇“初衣”赋。“初衣”有《离骚》中屈原所说的“初服”的意思,就是原来的洁白的衣服。他偶然遇到一个会弹锦瑟的“佳人”,告诉她自己是为了追寻春天浪漫的生活,是为她回来的。王国维说:“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因为他对这个女孩子一点诚实也没有,什么都是偶然,完全不可靠。所以“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这首五代的词,写得不是不生动,人类可以有这样的感情,可是在人格和感情上不够严肃深厚,没有更高深一层的品格。
温庭筠这方面写得就很美好,也是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是明白的叙述,也是主观的爱情,可是品格和深度完全不同。他喜欢用秾丽的形象,在诗词感动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手里金鹦鹉,胸前绣”,“鹦鹉”是很美丽、很聪明的鸟,“胸”代表人真正心灵、灵魂所在的地方。鸟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就是最高贵、最美好的一种鸟。这个女孩子手里拿的是黄金的鹦鹉,胸前还绣了一只美丽的鸟。不用说这个女子的品格、感情怎么样好,只从温庭筠所标举的两个形象——“手里”是“金鹦鹉”,“胸前”是“绣”,足以表明这是何等的女子,何等的感情和品格。
3月22日,一名女孩身穿汉服在颐和园西堤的山桃花旁留影。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偷眼暗形相。”这个美丽的女子偷偷用她的眼睛在暗中“形相”,“形相”就是从形貌来相看。旧时中国女子没有独立的成就和地位,没有在社会上寻求个人独立价值的机会,所以女子所追求的就是一个终身相许和交托的对象。而这种美人在中国传统文学里成为一种常用的比兴寄托的形象,因为不但女子是如此的,作为臣子也要找到值得终身相许交托的君主。这种追寻提高到比兴寄托的地位,就不只是女子对男子的交托,也不只是臣子对君主的交托,而是个人对追求的终身理想的奉献。这就是温庭筠的词之所以奇妙,之所以好的地方。如若找到了终身相许交托的对象,“手里金鹦鹉,胸前绣”,我有东西交托给他。所以“偷眼暗形相”,在暗中从形貌来相看哪个是值得我终身交托的对象。假如找到了,那我就宁可牺牲一切,“不如从嫁与”。“从”是跟从,“嫁与”是嫁给,“从嫁与”三个字完全是相许交托的感情。“做鸳鸯”,“鸳鸯”的特征就是雌鸟和雄鸟永远不分开,如果要找到这样一个对象就终身不再分开。
整首词写明白、主观的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是艳情,但却是终身的相许和交托,他的品格、境界跟此前所举的那首词是不同的。
下一首词也同样写得很好。“倭堕低梳髻”,古代女子梳的头发有很多不同的形象,“双丫”是年轻的小姑娘一边一个髻,两边平衡的;“高髻”是盘得很高的髻;“倭堕”是髻垂下来斜在脸的一边。每一种形象都给人不同的暗示,“高髻”是很庄严和高贵的表现;“双丫”是少女年轻活泼的表现;而“倭堕”不像“高髻”那么严肃,不像“双丫”那么幼稚,有一种非常浪漫的感情。这个女孩子是梳一个“倭堕低梳髻”,低低地垂在她鬓边,很浪漫的样子。
“连娟细扫眉”,形容眉毛经常用“连娟”二字,“连”者,是长、不断的意思;“娟”者,是细、柔的意思。女孩子描得很长很弯、很柔很细的眉毛就是“连娟”。“扫”是描画,她把眉毛描画得那样纤细。“倭堕”是低梳的“髻”,“连娟”是细扫的“眉”,这不仅是梳好、化好的形象,而且叙述了她梳妆时的行动,梳的时候是“低梳”,描眉的时候是“细扫”。在“低梳”和“细扫”之间,当她细细地描的时候,她内心是很认真、很要好的。
轻描花钿、整理发髻、制作发饰……汉服造型师正在为汉服爱好者化妆。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为什么花这么长的时间去“低梳倭堕髻”,去“细扫连娟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因为她找到了真正的悦己者。此前“偷眼暗形相”是没有把握,虽然选中了一个对象,但不知道对方有没有选中我。此时“终日两相思”是彼此都可以倾心相许,“相思”是双方面的,何况再加一个“两”字。
所以温庭筠第二首所写的,虽然我有“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的美丽和感情,有“终日两相思”的遇合,可是不能常常在一起。“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在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我为了你“憔悴”到“尽”,精神、身体完全都消耗了,最美好的时候都在相思的孤独寂寞的憔悴中消逝了。
他所写的是一种悲剧。我们将意境提高一层意思,不只是男女之间的感情,所有的追寻都有不同的境界。王国维说:凡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要经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试想如果窗前就是一棵很茂密的大树,把视线都遮蔽了,你能看到什么高远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昨天晚上寒冷的风把碧绿的树叶都吹落了,是要把眼前的、遮蔽的事物都打开,让它完全零落,才可以看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你的眼界一定要广远,不能把脑筋都放在眼前一点小小的成就、得失之间,每天计较非常不重要的利害,永远不会成就高远的理想和目标,所以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个境界——要有高远的追求。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既然找到一个高远的目标,就要为了追寻目标“衣带渐宽”,腰带很宽就是消瘦、憔悴,要把整个的生命为“伊”牺牲、为“伊”消磨,终不后悔。“伊”就是所追求的对象,“消得”是值得。这是王国维说的第二种境界,无论对于任何的事业和学问,一定要抱有这种专一的追寻,在不得到之前宁可奉献也不放弃的感情,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境界。
温庭筠所写的虽然只是男女之情,可是他表达了这种境界。我自己本身有美好的东西,“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找到了追寻的对象,“终日两相思”,那我就去奉献去追寻,直到“为君憔悴尽”,在“百花时”。这是温庭筠的词,所以不管是有他特色的词,还是写一般的儿女之情的词,他比别人好的地方是词中丰富的境界。
编校:曾子芙;审核:丁鹏;核发:霍俊明